熱門關鍵詞: 煙臺環評,煙臺鍋爐測試,煙臺環境檢測
煙臺環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審批效率
開設綠色通道:為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項目開設環評審批綠色通道,解決環保要點、難點問題,提升環評審批服務能力。
簡化審批流程:實施“窗口前移”,由建設項目所在地分局負責收取環評文件,企業無需再“跑路”送報告。對材料齊全的,由分局通過郵箱轉報市局,并同步指導建設單位通過政務服務平臺在線申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
壓縮辦理時限:環境影響報告表受理公示時間由原來的10個工作日壓縮為5個工作日,對要點項目受理公示開通綠色通道,可壓茬進行。
二、創新審批模式,降低企業成本
實施“打捆審批”:針對產業園區(含產業集聚區、工業集中區)內同類型小微企業及同類型基礎設施項目,捆綁開展環評審批,統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單個項目不再重復開展環評。這一舉措有效降低了企業環評成本,縮短了報告編制時間,提高了環評審批效能。
共享監測數據:建立周調度工作機制,指導各產業園區按照相關監測技術規范,對環境要素開展跟蹤監測,并將監測數據向社會公開,供入園企業免費使用,進一步降低了企業環評成本。
三、嚴格項目環境準入,加強中介機構監管
嚴把審批關口:在項目審批提速的同時,嚴把項目審批關口,鼓勵工業企業集聚發展,防控高污染、高風險項目落地,對不符合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通過審批。
建立“紅黃藍”分類管理制度:對全市環評單位實施分類亮牌,將獲得“紅牌”較多的編制單位列入要點監管對象,倒逼其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對環評文件開展常態化技術復核,對失信的環評單位和編制人員進行失信記分,并上傳至信用平臺,落實跨地區環評失信懲戒機制。
四、強化業務培訓指導,提升環境管理能力
出臺相關制度:出臺排污許可審查內部程序、技術支持機構管理辦法、監管實施意見等三項制度,完善排污許可全鏈條“一證式”監管體系。
開展業務培訓:深入開展“全方面培訓、全方面核查、全方面提升”工作,對企業和環保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有效提升了企業的環境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自覺性。
五、推動減污降碳協同,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開展試點研究:完成黃渤海新區“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試點、碳排放納入規劃環評省級試點,在全市深入開展“三線一單”減污降碳協同管控研究,進一步推動全市空間優化布局。
綜上所述,煙臺環評的特點在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審批模式、嚴格項目環境準入、加強中介機構監管、強化業務培訓指導以及推動減污降碳協同等多個方面。這些特點共同構成了煙臺環評工作的獨特優勢,為煙臺市的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